王舒杨:特朗普实验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如期而至,大棒虽已在空中挥舞过一阵,但真正打下来后,才是皮开肉绽的开始。
看着美国官员抬出来半个人高的列表,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影响广泛且深远的重大决定,两栏百分比搞定,还赫然写着“折扣后关税”字样,好像商店促销的广告牌。
这些百分比像是一拍脑袋就潦草写下的数学题答案,如此简单粗暴,施政如儿戏。什么叫“对等关税”?特朗普字典的解释:我从你那里买多少,你就得从我这里买多少。买得不够?加税来凑。
莱索托(Lesotho)这个非洲小国就这样中了头奖,以50%加征税率并列第一名(另一个是多数人在地图上都指不出来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美国富豪们从莱索托购买的是十几克拉钻石,动辄价值连城;试问在一半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莱索托,又有几人买得起多少美国产品来与之“对等”?没关系,我们先加50%关税试试。
名单上共有185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两个头奖得主,有九个国家被加征40-49%关税,包括柬埔寨、老挝和越南;21个国家和地区被加征30-39%。原来贸易伙伴也不能幸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片哀鸿遍野中,新加坡已属被加征最低10%关税的125个“幸运儿”之一。
特朗普对规则的无视,是大家早已看清的事实,但此次对等关税祭出,突显出他的无法无天、无知无能。
有报道说,这次关税背后的决议过程颇为波折,特朗普政府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只是最终没人敢站在他的对立面,因为那等于是自取灭亡。
如果说,特朗普的可怕,在于他不做功课就做决定,那当今美国政府的可怕,则在于总统的权力无上。
或许有人欣赏特朗普的雷厉风行。他说到做到,讲出来的哪怕像是疯话,之后他也会付诸行动。然而,这看似优点的特质,绝非君子的言而有信,而只是一个交易高手为了每次威胁他人都能奏效而练就的看家本领。
或许也有人喜欢特朗普的简单直接。他逻辑原始,直线思维。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税政策,在他的脑子里等同于神丹妙药,可以消除赤字、振兴制造业。然而,这些过度简化的推理可不是什么大道至简,而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无知。
特朗普的所谓“魄力”,其实是破坏力。魄力和破坏力有时只是一线之差,区别在于有没有深思熟虑。可惜,这不是特朗普的特长。
要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制造业,特朗普的确是下了一剂猛药。但他究竟是神医还是庸医?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遍布世界的各大企业,在知道自己的产品进入美国要被加征的关税后,重新调整战略,改为在美投资、建厂、招兵买马……在反全球化的旗帜下,制造业回流美国。
然而,神医和庸医的高下,就看他是否能分辨急症和慢病的诊疗,对症下药前是否明白症结的真正所在。美国制造业的萧条,已是经年累月的顽疾,猛药非但于事无补,更有可能引发的是致命并发症。特朗普政府面对关税壁垒会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仍选择豪赌,结果只会是自己的国民承受更高通货膨胀,以及停滞的生产力和收入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
对于依赖国际贸易来繁荣发展的国家来说,这更是灾难性的。自由贸易就像活水,川流不息才能孕育生机。处处壁垒的世界只有死水一潭,活力注定消失。
特朗普口口声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的每个举动都在和伟大相悖而行。伟大意味着责任与牺牲,说白了就是甘愿吃亏。谈对等,怎么可能伟大?奉行保护主义,怎么可能伟大?动辄就想着报复,怎么可能伟大?
特朗普把他宣布对等关税的这一天称为“解放日”,把全球化视为禁锢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殖民者一般。但被解放的快感,恐怕不属于美国人民,只是他个人一意孤行、为所欲为的酣畅淋漓。他真的是为了美国,还是为了自己?对等关税只是他借着美国影响力我行我素,把所有国家逼到谈判桌前的筹码。
与其说“解放日”是美国朝着更加伟大迈进一步,不如说是美国对伟大的告别日。没有伟大,只有“我比你大”。
当然,过多的道义评判没有实际的意义,美国已从道德高点走下,特朗普丛林法则已然启动,其他国家的苦日子要开始了。在这场特朗普实验中,大家都是小白鼠。
好在历史长河里,总统任期终归是短暂的,哪怕真的有“特朗普3.0”。终有一日,后人会在历史书中读到这场特朗普实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终。我们都是答案的见证者。
(作者是《联合早报》影音群主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