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October 2021

鱿鱼游戏 (Squid Game)





















 



陈婧:中国需要《鱿鱼游戏》吗?: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2021-10-14 

标准小成本制作成不了气候,高投入大片走不出国门,这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尴尬处境,也是中国文化输出遭遇的瓶颈。

前两天登录淘宝购物时,网站向我推荐一套刻着圆形、三角形和雨伞图案的饼干。点进去一看,已经有上万人下单,热门评价第一条是:和电视剧里一模一样,已经和朋友挑战一下午了!

这里的电视剧是指当前红遍全球的韩剧《鱿鱼游戏》。这部由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出资制作的剧集,已有超过1.11亿用户观看,成为该平台历来点播量最高的原创作品。

剧集讲述在现实世界中走投无路的边缘人,被神秘人聚集到一起玩各种韩国儿童游戏,例如拔河、椪糖、弹珠比赛等。赢家可继续冲击高达456亿韩元(约5200万新元)的总奖金,输家则要被当场枪毙。为了赢取巨额奖金改写人生,参赛者们暴露出人性中的残酷一面。

虽然奈飞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观众早就对上述剧情了如指掌。韩国外交部上周向中国反映,有60多个中国网站非法传播这部剧集。鱿鱼游戏话题在微博上累计阅读量近20亿次,剧中出现的糖饼、黑色面罩和绿色运动服等产品也在各大购物平台上热销。

《鱿鱼游戏》不仅在网民中掀起讨论热潮,也引发中国官媒关注。央视一周来两度报道这部剧集,从奈飞的商业运作,以及剧集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等角度剖析《鱿鱼游戏》。不过,网民毫不留情地吐槽:请问央视小编是怎么看的这部电视剧?是翻墙还是看盗版?

除了模仿剧中游戏,中国观众还研究起剧集制作模式,探讨为什么中国做不出《鱿鱼游戏》。当得知奈飞进入韩国市场三年,就斥资7700亿韩元投资80多部影视作品,并且几乎不干涉内容创作时,有网民感叹中国并不缺能成为爆款的题材和有才华的创作者,但当局的严苛审查和资本流量至上的信条,让许多好作品胎死腹中。

不过,也有一派声音认为,中国并不需要《鱿鱼游戏》,因为这类大逃杀题材不够积极向上,与国人价值观背道而驰。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的大陆富二代丈夫汪小菲,就是其中一员。

汪小菲上周深夜发微博,称看完《鱿鱼游戏》最后一集,发现操纵游戏、玩弄韩国人性命的幕后老板,说的都是英语。而我们讲中文的,不想也不会活在这个游戏里,国强才能自强,未来的规矩我们自己定。我们最火的剧叫《长津湖》!

尽管汪小菲过后删除贴文,这番发言仍获得不少网民认同,认为以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的《长津湖》,表现了中国人抵抗西方霸权的不屈精神和坚强意志,比《鱿鱼游戏》更正能量

在中国国庆前夕上映的《长津湖》,10余天来票房已突破40亿(人民币,下同,约8亿4100万新元),一举打破中国剧情片单日票房、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等多项纪录,超越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六名。

宏大场面结合家国情怀,让《长津湖》在中国市场叫好又叫座。不过,这部在中共宣传部和广电总局直接支持和指导下创作的中共建党百年献礼片,在海外并未激起太大水花。除了因为电影还没在海外上映,也因为影片题材和官方支持背景,让CNN等多家美国媒体把它视为背负政治任务的宣传片。

事实上,中国影史票房榜上排在《长津湖》之前的影片,在海外都表现平平。以近57亿元高居票房榜首的《战狼2》,约98%票房都由中国市场贡献。

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电影提供了自给自足的空间。若单考虑票房,中国的确不缺一部《鱿鱼游戏》。但从软实力层面看,《鱿鱼游戏》将韩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强大效应,则是致力于改善外宣、希望扭转战狼形象的中国迫切需要的。

平心而论,中国近年来也出现过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例如曾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流媒体原创剧集奖的网剧《沉默的真相》。不过,这类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离鱿鱼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成本制作成不了气候,高投入大片走不出国门,这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尴尬处境,也是中国文化输出遭遇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将审查枪口抬高一寸,对作品题材更不拘一格……不过,这和前一阵刮起的娱乐圈整肃之风,似乎不是同一个方向。

所幸,软实力之争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鱿鱼游戏,总有机会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希望下一部《鱿鱼游戏》涌现时,中国和它的关系,不只停留在泛滥盗版和廉价周边上。

-----------------------------------------------------------------------------------------------------------

庄理名:东方需要怎样的《鱿鱼游戏》?

:2021-11-02 联合早报 

文化视角

《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陈婧在1014日的文章《中国需要鱿鱼游戏吗?》中,提出了希望中国也能出现一部像《鱿》这样国际火爆的影视作品。但这应该会是一个迎合西方人口味,还是一个根植于东方价值的鱿鱼效应呢?

近数十年,随着韩国经济腾飞,韩国影视篷勃发展。韩国的确制作了许多高素质的作品,带动潮流,为亚洲影视业建立高标准。但韩国影视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瓶颈。

首先,韩国国内市场有限,影视业过度扩张容易内卷。因为各种原因,韩国影视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最大市场的发展有限;其他东亚和东南亚的市场规模又太小。第二,创作题材不足。韩国影视多围绕家庭伦理或爱情。这可能是因为韩国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社会不够多元。所以,韩国影视要更进一步发展,便须对准欧美市场。但要打开欧美市场,便要迎合西方人口味,甚至要超越西方人的标准。我观察到,韩国一些影视作品出现了以下的趋势。

首先,渲染血腥、暴力和色情。西方影视有这些元素已经是常态,有时甚至是生搬硬套。譬如近日我观看了一部美国喜剧《教授》(The Chair)。我以为剧情只是围绕大学教课,可以放心和小孩一起观看。那知突然出现色情画面,吓得我急忙找电视遥控器停播。《鱿》便充斥了大量血腥画面,也硬生生加入情色段落。

其实多年前的西方电影《饥饿游戏》的题材和《鱿》相似,也是游戏失败便会被杀。但《饥》并没有依赖血腥画面以达到故事效果。这也反映了西方影视艺术还是更胜一筹。

第二,邪恶化政治人物和富人。除了《鱿》,我近日看过的几部韩剧如《恶魔法官》《窥探》《顶楼》,都把这些人物描绘得非常负面。西方人崇尚自由,大都不信任政府。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也加深西方民众敌视富人。邪恶化这些人物,便能让普通西方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得到释放。但西方影视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却相当平衡,如美国总统在美国影视里大多是正面的。

第三,丑化穷人。在《鱿》剧里,穷人被描绘成自私自利,毫无理性,为了钱连生命都不要。如果说参与者在第一个游戏之前不知道失败便会被杀这个情节还可以接受,他们之后选择回去继续玩游戏便太过荒谬了,简直是零智商。纵使是欠债,国家有法律保护欠债人,根本不至于连生命都不要。

去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的《寄生上流》也丑化穷人。影片里的寄生家庭,四个成员都身体健康和有技能,在韩国这么富裕的国家,到便利店打个工也不至于生活那么困顿。影片就是要把穷人描绘成懒惰,只会投机取巧,没有道德底线。

第四,矮化东方人。这些影剧都把韩国描绘成社会黑暗,官员腐败,官商勾结,普通民众愚昧无知。《鱿》剧更是加入了贩卖器官的情节,坐实了西方这方面的造谣。西方人看了这些剧后,增强了他们认为东方社会愚昧落后,没有自由人权,民众缺乏独力思考能力的这些偏见,让他们更加有优越感。

有些人认为这些剧批判了社会问题。我认为纵使这是制作人的宗旨,但是所使用的艺术手段简单粗糙,追求感官刺激,剧情过于负面,观众反而会忽略了制作人所要表达的社会问题。不久前中国剧《小舍得》也批判中国的教育问题,但手法正面细腻,引起中国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引发后来的教育改革。

过多像《鱿》的影视作品会增加社会矛盾,造成社会普遍缺乏信任,失去动力。这些剧就像炒粿条,吃起来有快感,但吃多不好,过度会生病。

陈女士提到了中国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都是宣传片,无法走出国门。其实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可有可无,中国不须要为了开拓国外市场而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许多人梦想打入好莱坞,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赚更多钱。但要进入好莱坞,你就必须迎合它。

成龙早年为打入好莱坞付出了许多努力,虽然小有成就,但毕竟还是个外人。近年随着中国影视业蓬勃发展,成龙的事业重心已经完全在中国国内。

其实《鱿》1.11亿流量在中国国内是平淡无奇的。中国国内的热播剧,动辄就是几十亿的流量。说到文化输出,中国剧在东南亚一带是挺受欢迎的,有些还被翻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渐强大,文化自信心提升,会创作出更多高素质的影视作品。将来中国市场和西方市场会旗鼓相当,中国无须迎合西方口味,反而会有更多人迎合中国口味。

我心目中的鱿鱼效应,应该是根植于东方价值的。在东亚和东南亚较发达地区,韩国已逐渐西化。日本因为经济衰退,文化发展也已经没有起色,难以再有黑泽明这样级别的影视人物。香港、台湾、新加坡市场太小,难成气候。因此这东方的鱿鱼效应,只能寄望中国了。

作者是本地会计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