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5 February 2014

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生命


By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Emily Dickinson
Surgeons must be very careful
When they take the knife!
Underneath their fine incisions
Stirs the Culprit - Life!






我们的手中 掌握着生命
2014年02月25日
  • 学生专心在人造模拟皮肤上学习缝针。
卢姿卉(国大)/文与图

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被后世视为传奇诗人,她写了约800首诗,其中有一首名为《外科医生必须非常小心》(Surgeons Must Be Very Careful)。看到那诗名,我草率地断定这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医生可以粗心大意呢?作者又何必写出如此明显的基本常识?
此诗只有四行,似乎简单易懂,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作者想表达的是:外科医生手里握着一把刀,有救人的力量也有伤人的力量,因此外科医生必须非常小心,手上的工具如果握在别人手里,说不定会变成可怕的凶器!
我曾在医院手术室里目睹外科医生为病人开刀,但是还未体会手中握着手术工具的感觉。去年6月初,两位四年级的学长和一名教授想研究哪种“缝合”(Suturing)教学方式对从未接触缝合的学生最有效,从医学院一年级学生中招聘了有兴趣的志愿者,让我们学习基本的缝合步骤,同时回答他们的问卷并接受测试。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体验,既兴奋又焦虑。当时我只是抱着认真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参加了这项缝合课程。这次的经验的确让我开阔了视野,意想不到的是,我从中获益的,不仅仅是缝合技巧和知识,也有人生道理。
持针钳(Needle-holder)和钳子(Forceps)握在手上,我们用细长的线在人造模拟皮肤上缝针。我们学习的是“单纯间断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stitches),这种针法多用在缝合皮肤的切口。
以前看过医生在缝合时得心应手,手指动作纯熟,缝合速度非常快,似乎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对我们初学者而言,万万没想到只是缝一针都十分耗时。虽然注意到缝合时采用一种特定的打结方法,可是之前没有机会碰触到持针钳,没试过“工具打结”(Instrumental tie)的缝合方式。
学长用绳子讲解了结的构造,我们起初抓耳挠腮,冷静思考后才逐渐明白。这些新颖的尝试是一个挑战,我们常要求学长重复示范讲解。
缝合的步骤非常重要,做得不妥当会造成伤口发炎及感染,或影响其他组织,如血管、神经等,所以大家全神贯注地把握机会学习,不敢懈怠。
我们拿起手术刀(Scalpel),在模拟皮肤上切入皮下组织,制造更多“伤口”来练习。我脑海里浮现一个画面:麻醉师让手术台上的病人渐渐入睡后,执刀医生小心翼翼地切开病人的身体;手术后,外科助手聚精会神细心地缝合切口。手上拿着医疗工具的最初体验,让我了解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意思。
艾米莉·狄更生没用华丽复杂的辞藻,却准确地描述外科医生背负的重大责任。篇幅短小,四行字却简单地表达了:外科医生手中的工具其实蕴含着生命。以前阅读此诗没有特别感触,现在我把这首诗牢记在心。静谧的深夜里,无白天的喧嚣,我独自安静地思索,心潮起伏,无法按捺一股冲动,不由自主地拿起铅笔在纸上绘画。快5年没画画,我却默然有灵感降临,画出一张黑白素描。画毕,豁然开朗,因为把一些埋在心灵深处的感悟释放了出来,那是一种难以解释的轻松。
画中的手掌酷似历经沧桑,布满饱经风霜的细纹,这代表长年累月的辛劳。无论手里是持针钳、驾驶盘、钢笔、铲或烧瓶,都象征手和生命解不开的关系。背景布满36种不同语言的文字,字体和大小都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字的意思都是“生命”。
整理思绪后我得到结论,这素描体现的是各种各样职业者,辛苦地为别人默默付出时,有时候也会影响别人的一生。大家的生命都靠着这些手支撑着。他们是大家汲取力量的泉源,他们的手也蕴含着生命!
飞行员手中的驾驶盘,掌握了飞机上几百乘客的性命。科学家拿着烧瓶研究新药物,带给无数病人痊愈的希望。作家手里的笔,有时候带给一些读者活下去的勇气。建筑工人手中的工具,建起安全的房屋替人遮风挡雨。这只是一些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的行业,如消防人员、巴士司机、警察等。
我领悟到的是,大家都有一个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无论什么工作都能左右人生,如果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别人的伤亡,可是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事实…… -


- See more at: http://origin-realtime.zaobao.com.sg/news/fukan/story20140225-314044#sthash.WGtJLhAc.dpuf

4 comments:

  1. 哎呀,我不在你们就变得唉声叹气嘘唏声……

    一个 人生无常

    你就 话说天堂

    不知俺师父、辛迪、熏姑娘又会叹啥十声呐i?

    哇~~~ 嘎嘎嘎嘎嘎……

    ReplyDelete
    Replies
    1. 哇!嘿嘿,你失踪了好久了!去那里闭门进修,埋头苦干呀?你的博客已沾满了灰尘,蜘蛛网密布了!还不快点去翻新?

      Delete
  2. Dear 绿禾,

    You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research study. The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s conducting a baselin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blogosphere.

    While much has been discussed about English blogs, ver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blogs. As part of our study, we are conducting a survey to find out more about Chinese bloggers’ blogging practices, topics of interest and motivations for blogging.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survey, please contact me at sim.juiliang@nus.edu.sg and I will send you a link to the study.

    The survey will last 15-20 minutes. Your participation will be an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first study on the Chinese blogospher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Thank you.


    Sim Jui Liang
    Research Assistant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ReplyDelete
    Replies
    1. 非常谢谢你的邀请,我已经通过电邮和你联络了。

      Delete